一、褐煤烘干機發展:
隨著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煤炭等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綜合利用已成重要課題,原來作為廢棄物閑置堆放的煤泥的充分開發利用已刻不容緩。利用寶貴的煤泥資源,使之變廢為寶,不僅能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還解決了煤泥堆放占用土地和污染環境等一系列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是將煤泥脫水,利用煤泥烘干機、褐煤烘干機將原料濕煤泥脫水干燥,可以在保證被干燥煤泥、褐煤質量不變的前提下,將煤泥脫水至含水13%以下,提高燃燒效率,使煤炭資源更加充分利用。
二、褐煤烘干機技術:
以往的干燥方式一般采用離心式機械脫水,設備昂貴,產能低,脫水幅度小,通常只能一次降水10%左右。尚存15---20%的含水量?坪銠C械H型回轉式褐煤烘干機,采取了將褐煤先破碎分散然后再熱力干燥的新技術,使物料的干燥處理實現了連續化、工業化和自動化。經褐煤泥烘干工藝處理后濕褐煤的水分可從25%~30%降到13%以下,用做燃料煤,完善煤炭洗選工藝,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環境效益。
回轉式褐煤烘干機,在保證被干燥褐煤質量不變的情況下,采用低溫四級烘干工藝,將褐煤水分蒸發至含水13%以下。一級烘干區在高濕狀態下經400℃高溫除去大部分水分,確保褐煤的化學成份不發生變化且不易燃燒;二級烘干區室溫300℃,通過中溫強力引風高產除水,確保褐煤不焦化;三級烘干區室內溫度120℃-210℃,利用滾筒內的破碎裝置,反復撞擊、打散物料,順流烘干;四級烘干區為高排氣區,室溫60℃-80℃,靠引風系統呈負壓的低溫熱氣流排除水份。
三、褐煤烘干機工藝
褐煤烘干機,在保證被干燥褐煤質量不變的情況下,采用低溫四級烘干工藝,將褐煤水分蒸發至含水13%以下:
一級烘干區在高濕狀態下經400℃高溫除去大部分水分,確保褐煤的化學成份不發生變化且不易燃燒;
二級烘干區室溫300℃,通過中溫強力引風高產除水,確保褐煤不焦化;
三級烘干區室內溫度120℃-210℃,利用滾筒內的破碎裝置,反復撞擊、打散物料,順流烘干;
四級烘干區為高排氣區,室溫60℃-80℃,靠引風系統呈負壓的低溫熱氣流排除水份。
四、褐煤烘干機系統主要特點
1、褐煤烘干機系統加大干燥機進料端導料板的傾角,使濕煤迅速進入強化干燥階段;
2、烘干機的前半部增加了活動蓖條式翼板揚料板的區間長度,以防沾粘;
3、褐煤烘干機揚料板在干燥機筒體內沿圓周徑向高低錯落布置,使物料由筒體上部向下撒落的過程中與揚料板碰撞接觸的次數增多。物料被提起撒落數百次,增加物料與熱煙氣在滾筒干燥機內接觸的機會和延長物料與熱煙氣在滾筒干燥機內的時間。
4、褐煤烘干機揚料板料斗內全部焊接了大鏈環清掃鏈條,強化了鏈條對已分散物料的清掃作用和熱傳導作用,可有效的防止物料在揚料板內外及滾筒內壁上的粘結。
3、可根據不同的物料性質改變運行參數,使物料在干燥機筒體內能夠形成穩定的全斷面料幕,質熱交換更為充分;
4、新型給料、排料裝置,杜絕了滾筒干燥機給料堵塞、不連續、不均勻和返料等現象,降低了除塵系統的負荷;
5、新型內部結構,強化了對已分散物料的清掃和熱傳導作用,消除了筒體內壁的沾粘現象,對物料水分、粘性的適應性更強;
4、新型給料、排料裝置,杜絕了滾筒干燥機給料堵塞、不連續、不均勻和返料等現象,降低了除塵系統的負荷;
5、新型內部結構,強化了對已分散物料的清掃和熱傳導作用,消除了筒體內壁的沾粘現象,對物料水分、粘性的適應性更強;
6、褐煤烘干機實現了“零水平推力”,大大減少了擋托輪的磨損,筒體運轉平穩可靠;
7、褐煤烘干機采用“調心式托輪裝置”,使托輪和滾圈的配合永遠呈線性接觸,從而大大降低了磨損和動力損耗; 8、可根據用戶要求控制產品粒度和水分,干燥煤泥時產品水分可達8%以下,粒度可控制在8mm以下。